WFU

2019年8月9日 星期五

想要強壯膝關節? 原來要「這樣」


👉其他文章              👉關於我                

膝關節是臨床上疼痛症最好發的關節。

這和生物力學有關
  1. 膝關節需承重,而且在彎曲的狀況下軟骨受力是體重的好幾倍
  2. 相較於髖和踝關節有多方向的活動度,膝關節屬於鉸鍊關節(hinge joint),只有一個方向的活動度。所以髖和踝關節的問題常常會迫使膝關節在他原本無法活動的方向上做出代償,產生變形,繼而加速退化的進程。
根據Joint-by-joint approach假說,人體相鄰的關節間應該要儘可能 "穩定-活定-穩定-活動..." 如此依序 (如圖)。只有單一方向的膝關節介在多軸向的踝和髖關節間,應該要儘量的追求穩定,同時追求踝和髖的最大活動度。所以我們希望生活上的很多動作,儘量由髖和踝來代勞脆弱的膝關節。





膝關節的病變與關節本身受力程度,乃至髖踝的配合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避免錯誤的姿勢、動作,可以大大避免諸如退化性關節炎、髕骨肌腱炎、髕骨軟化等等問題

膝關節退化的病患應避免蹲跪跑跳、爬上爬下等動作。但每次跟病患這樣講都被罵不食人間煙火,我家裡透天厝不爬樓梯要怎麼辦?

所以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練習用好的方式爬樓梯,減少對膝蓋的傷害。

如圖所示,膝關節內承受的力由於力矩的關係,其實會比體重大上好幾倍 (受力 P = 體重 W x a/b)。實際的受力和膝關節相較於腳著地點前移的距離 a 有關。而且由於數值 b 極小,所以膝蓋只要前移一點點,a/b的比值就會大幅上升,關節內受力也就大幅上升。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聽到人家說練深蹲時膝蓋盡量不要超過腳尖的原因。同樣的,我們也希望在上樓梯時,膝蓋盡量不要超過腳尖,盡量減少膝關節的前移。

一般我們在一腳踏上階梯時,會把膝蓋前移到超過腳尖處(如圖一),現在則要改成把髖關節和骨盆向後推(圖二),讓您的膝關節位移幅度減小接著再用另一隻腳(下腳)推蹬,加上上腳臀肌的發力把身體帶上去。在蹬上去的過程中前腳膝蓋應該要是穩定而幾乎沒有前後位移的。



如果腿長一點的人,用這種動作一次上一階會覺得彆扭,那就一次踏兩階。一次踏兩階會加大肌肉群的作功,會讓您覺得較酸,但不代表會對膝關節不利。(然而下樓梯還是要一次一階,減少重力加速度的衝擊)。

從側面來看,其實就是盡量增加髖關節的後推幅度,同時盡量減少膝關節前後位移幅度

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減少膝關節的受力,另一方面從肌動學角度來看,這是使用常被抑制的臀肌群來取代常被過度活化的股四頭肌及二頭肌群進行推進的動作對於骨盆及腰椎的正位也有好處,同時治療腰痛及腿後肌群疼痛的問題。

簡單改變一個習慣,經年累月下來可以減少許多對膝關節的衝擊,同時活化正確的肌肉,遠離膝痛、腿痛、腰痛。年輕人學習能力佳且受益時間長,更應該早期訓練以避免未來的疾病。


延伸影片 (英文) :

如果有類似的問題,歡迎到高雄鳳山家歡復健專科診所,給您最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