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未必,便聽到清晰的喀喀聲由遠而近,門口探進一張明顯經過妝扮的臉龐,看起來就像百貨公司櫃姐。張女士腳踩高跟鞋噔噔進了診間,不等她坐下我就先發制人:「嗨~請問您是腰痛還是腳痛呢?」
張女士:「!!!」
蔡:「我的副業是算命妳不知道嗎?哈哈」
多如牛毛的下背痛
據統計,下背痛是骨科、復健科就診率第一名。許許多多都是已經在他院照過了X光,被告知X光沒問題,不然就是被告知長了骨刺,做了一陣子治療後好像有好個兩三成,但症狀依然拖著拖著的病患。
這類型的疼痛症其實相當普遍,卻也是令醫師們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因為,如果沒有下肢痠麻的問題而只有局部的下背痛,且只有在久坐、久站後才會發生,這類型的下背痛統稱機械性下背痛,主要和姿勢、神經肌肉控制異常(白話就是習慣不佳)造成的肌筋膜緊繃、小面關節動態異常(dysfunction)有關。此時要評估疼痛的根源,一般的影像檢查包括X光、甚至是最精密的核磁共振MRI,其實經常是幫助有限的。
機械性下背痛的評估其實相當不容易,非常考驗醫師對各方知識的涉獵與經驗。由於應評估的面向極廣,抱括姿勢、骨盆動態、肌筋膜延展性、關節活動度、足踝、步態等等,分別屬於物理治療領域中不同派別的範疇。唯有靠醫者不斷的進修涉獵各種評估治療系統,交叉運用並從更多的面向作分析,有時一條路不通可以換另一條,多次嘗試才能逐漸找出正確病因並對症治療。
可惜的是,要從以上各面向仔細而完整的評估一個機械性下背痛患者,其實需要20-30分鐘的時間。但在台灣的速食醫療文化下,醫師一節門診動輒30位病患,根本無法進行仔細的評估,若看得太仔細導致門診塞車還會被後面的患者投訴。醫師迫於時間壓力常照完X光後就給出「長骨刺」這類非常表面的診斷,而無法深入追究,治療成效當然是有其限制。
因此誠摯的建議讀者,若您的疼痛已經過蠻長一段時間(>6個月)的基本治療(復健、藥物、輔具),仍沒有辦法達到很好的控制,會建議您再找找看是否有其他醫師能給您不同面向的治療。不同醫師所熟悉的面向不同,在疼痛這個領域中使用不同的面向作切入常常代表另一個全新的機會。
目前已經有很多的醫師嚐試走向更全面、功能性的評估,包括Osteopathy骨病學系統、SFMA、NKT、Cyriax、筋膜鍊等等等……,能夠提供的治療選擇也更多樣化包括增生注射、體外震波、Redcord紅繩等等……。這些醫師共同的特色就是評估仔細,相對的看診時間就會較長,衛教更仔細也更需要病患的配合改變習慣,同時因看診仔細耗時常有久候的狀況,有些醫師則可能會像牙科般以約診方式進行。
這是從健保的基礎醫療轉型成精緻醫療必經的道路。雖然大部分精緻醫療需要額外的費用,但若您在健保基礎醫療中已花費數個月的時間仍沒有辦法達到滿意的控制,再嘗試更久的時間大概也難以期待會有所進展。建議您多方搜尋、打聽、比較,選擇您信賴的醫師後全心配合治療一段時日。
疼痛影響生活、影響家庭、影響工作效率甚鉅。相信台灣民眾值得更精緻的醫療服務!
會騙人的下背痛影像檢查- 兔寶寶的路牌
因為,一般X光常見到的骨刺,或是MRI常見到的脊椎滑脫、椎間盤突出等等,都未必會造成疼痛。或者更正確地說,我們看到的影像異常,常常都不是痛源的所在,且會引導我們往錯誤的方向治療 (就像卡通裡被兔寶寶惡搞的路牌)。
舉例來說,非常常見的第一級脊椎滑脫,輕微椎間盤突出,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反過來說,非常常見造成疼痛的肌筋膜緊繃、小面關節動態異常(dysfunction),最常見的MRI影像就是:沒有異常!
所以呢,如果我們一直專注在治療影像中的脊椎滑脫、輕微椎間盤突出等,時常治療了半天,卻發現疼痛沒有明顯的進步,因為我們被兔寶寶給騙了!
評估機械性下背痛,還是要回歸症狀、姿勢
如同實例中的張姓櫃姐,長期久站,又穿高跟鞋,勢必會產生所謂的下交叉症候群,造成機械性下疼痛。
所謂下交叉症候群,指的是腰部後方筋膜和髖曲肌縮短緊繃,腹肌和臀大肌延長無力,兩組剛好呈現交叉的狀態而稱作下交叉症候群。
所謂下交叉症候群,指的是腰部後方筋膜和髖曲肌縮短緊繃,腹肌和臀大肌延長無力,兩組剛好呈現交叉的狀態而稱作下交叉症候群。
下交叉症候群使得腰部背側肌群緊繃疼痛,而臀大肌無力又導致腰背肌群和腿後肌群須代償用力過度使用,產生惡性循環。
高跟鞋可以拖高腳跟,讓我們骨盆前傾,腰部前凸加劇,讓我們腰部曲線更好看,臀部曲線迷人。
高跟鞋可以拖高腳跟,讓我們骨盆前傾,腰部前凸加劇,讓我們腰部曲線更好看,臀部曲線迷人。
然而,就解剖列車的角度來看就是讓小腿後及腰後淺背線縮短,腹部淺前線和深前線都被延長而無力,完全就是下交叉症候群的前奏!
穿高跟鞋容易導致下背痛、小腿痛、腳痛,完全就是可以預想的未來。
下交叉症候群除了造成下背疼痛以外,長期來說還可能造成更多的健康問題。
1. 腰椎曲度增加,導致椎間盤受力增加,增加椎間盤退化的速度及椎間盤突出的可能。若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將導致麻痛症狀,嚴重者甚至必須手術。
2. 深前線受壓迫,導致核心肌群和橫膈肌無力,使得呼吸需要靠更多的頸部肌肉或肋間肌代償,容易導致肩頸僵硬和疼痛。長期肺活量相對不足也造成容易疲勞、心肺功能下降,走路容易喘等等。
3. 骨盆前傾會讓小腹突出,就算不胖也看起來很胖,超冤。嚴重者也會影響到腸胃蠕動功能,形成宿便累積,便秘等問題。穿個高跟鞋也會導致便秘,很難想到吧。
4. 若左右邊骨盆前傾或代償不均,就可能造成左右兩側的骨盆扭轉、歪斜等,此時就可能產生大腿側線、腰側線上的疼痛,或是導致兩腳不等長等問題。若誤以為是真正的長短腳而使用了鞋墊,則可能更加劇這個惡性循環。
1. 避免穿著高跟鞋:如前所述,高跟鞋直接影響我們的腿後筋膜、骨盆前旋,能夠避免就盡量避免。但是蔡醫師當然也知道,有些女孩就是身高不如人,在社會職場上難免就是低人一等的感覺。若您有這樣子的考量,寧願選擇前後都一樣高的平底鞋,就算整個底都高十公分,也比五公分的高跟鞋來得好。
2. 勤練「橋式運動」: 橋式運動同時可以誘發我們的腹肌和臀大肌,把偷懶的腹肌和臀大肌叫出來工作。不過如同所有的運動訓練一樣,做錯比不做更糟糕。橋式運動的重點在
穿高跟鞋容易導致下背痛、小腿痛、腳痛,完全就是可以預想的未來。
下交叉症候群- 健康的隱形殺手
下交叉症候群除了造成下背疼痛以外,長期來說還可能造成更多的健康問題。
1. 腰椎曲度增加,導致椎間盤受力增加,增加椎間盤退化的速度及椎間盤突出的可能。若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將導致麻痛症狀,嚴重者甚至必須手術。
2. 深前線受壓迫,導致核心肌群和橫膈肌無力,使得呼吸需要靠更多的頸部肌肉或肋間肌代償,容易導致肩頸僵硬和疼痛。長期肺活量相對不足也造成容易疲勞、心肺功能下降,走路容易喘等等。
3. 骨盆前傾會讓小腹突出,就算不胖也看起來很胖,超冤。嚴重者也會影響到腸胃蠕動功能,形成宿便累積,便秘等問題。穿個高跟鞋也會導致便秘,很難想到吧。
4. 若左右邊骨盆前傾或代償不均,就可能造成左右兩側的骨盆扭轉、歪斜等,此時就可能產生大腿側線、腰側線上的疼痛,或是導致兩腳不等長等問題。若誤以為是真正的長短腳而使用了鞋墊,則可能更加劇這個惡性循環。
針對下交叉症候群的治療
1. 避免穿著高跟鞋:如前所述,高跟鞋直接影響我們的腿後筋膜、骨盆前旋,能夠避免就盡量避免。但是蔡醫師當然也知道,有些女孩就是身高不如人,在社會職場上難免就是低人一等的感覺。若您有這樣子的考量,寧願選擇前後都一樣高的平底鞋,就算整個底都高十公分,也比五公分的高跟鞋來得好。
2. 勤練「橋式運動」: 橋式運動同時可以誘發我們的腹肌和臀大肌,把偷懶的腹肌和臀大肌叫出來工作。不過如同所有的運動訓練一樣,做錯比不做更糟糕。橋式運動的重點在
- 第一步要先收小腹,把肚臍向地板貼,讓腰部和地板間沒有空隙
- 要感覺酸在屁股和肚子,而非後腰。
我們重點是要讓大腦習慣臀部和腹部的出力,讓您久而久之自然地在任何時候都保持輕臀部和腹部微的出力,這就是所謂的動作控制。
因此在做運動時不一定要求要做很多很多下,或是要做到很酸,反而是要撐起愈久愈好,用愈輕鬆的狀態維持橋式姿勢愈好,做愈頻繁愈好,若感到酸了就休息不要硬撐 (一旦硬撐我們大腦就會開始叫出錯誤的肌肉)。
如圖般左腳向後延伸順勢下壓,同時作收小腹把骨盆往上翻 (後傾) 的動作,持續20秒,反覆做三次,即可放鬆左髖屈肌群。
左腳做完換右腳。規律地飯前做,睡前做,過沒幾天您就會發現髖關節前側的輕鬆許多!
左腳做完換右腳。規律地飯前做,睡前做,過沒幾天您就會發現髖關節前側的輕鬆許多!
下背痛的評估高度複雜且高度耗時
機械性下背痛的評估其實相當不容易,非常考驗醫師對各方知識的涉獵與經驗。由於應評估的面向極廣,抱括姿勢、骨盆動態、肌筋膜延展性、關節活動度、足踝、步態等等,分別屬於物理治療領域中不同派別的範疇。唯有靠醫者不斷的進修涉獵各種評估治療系統,交叉運用並從更多的面向作分析,有時一條路不通可以換另一條,多次嘗試才能逐漸找出正確病因並對症治療。
可惜的是,要從以上各面向仔細而完整的評估一個機械性下背痛患者,其實需要20-30分鐘的時間。但在台灣的速食醫療文化下,醫師一節門診動輒30位病患,根本無法進行仔細的評估,若看得太仔細導致門診塞車還會被後面的患者投訴。醫師迫於時間壓力常照完X光後就給出「長骨刺」這類非常表面的診斷,而無法深入追究,治療成效當然是有其限制。
因此誠摯的建議讀者,若您的疼痛已經過蠻長一段時間(>6個月)的基本治療(復健、藥物、輔具),仍沒有辦法達到很好的控制,會建議您再找找看是否有其他醫師能給您不同面向的治療。不同醫師所熟悉的面向不同,在疼痛這個領域中使用不同的面向作切入常常代表另一個全新的機會。
嚐試從不同的面向評估和處理下背痛問題
目前已經有很多的醫師嚐試走向更全面、功能性的評估,包括Osteopathy骨病學系統、SFMA、NKT、Cyriax、筋膜鍊等等等……,能夠提供的治療選擇也更多樣化包括增生注射、體外震波、Redcord紅繩等等……。這些醫師共同的特色就是評估仔細,相對的看診時間就會較長,衛教更仔細也更需要病患的配合改變習慣,同時因看診仔細耗時常有久候的狀況,有些醫師則可能會像牙科般以約診方式進行。
這是從健保的基礎醫療轉型成精緻醫療必經的道路。雖然大部分精緻醫療需要額外的費用,但若您在健保基礎醫療中已花費數個月的時間仍沒有辦法達到滿意的控制,再嘗試更久的時間大概也難以期待會有所進展。建議您多方搜尋、打聽、比較,選擇您信賴的醫師後全心配合治療一段時日。
疼痛影響生活、影響家庭、影響工作效率甚鉅。相信台灣民眾值得更精緻的醫療服務!
如果有類似的問題,歡迎到高雄鳳山家歡復健專科診所,給您最專業的建議https://www.hapifamiclinic.com.tw/